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

中文期刊篇目索引-數位生活

  1. 行動數位生活技術研發計畫成果與展望=Mobile Digital Life Technology Program 鄭仁傑電腦與通訊124 2008.06[民97.06] 頁17-22
  2. http://readopac3.ncl.edu.tw/nclserialFront/search/detail.jsp?sysId=0006129665&dtdId=000040&search_type=detail&la=ch

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

輔助記憶體-藍光光碟機


ASUS BR-04B2T 4X藍光光碟機(SATA)


藍光光碟機和一般光碟機主要有三點不同.
(1) 讀取頭不同: DVD 一般要能讀取 CD 及 DVD 的資訊, 所以讀取頭必須使用兩種不同光源 (註: CD 及 DVD 所用的雷射光波長不同). 藍光除了要有藍光光源之外, 還必須和 CD 及 DVD 相容, 所以至少必須有三個光源. 所以藍光光碟機的讀取頭比較複雜, 而藍光光源也比 CD 和 DVD 的紅光要困難.
(2) 輸出端子不同: 一般 CD 及 DVD 是以類比的 AV 端子作輸出. 藍光為求 full HD 的高解析度, 所以會增加 DVI 或 HDMI 的高速數位輸出. 當然, 藍光也還是有 AV 端子, 但是這種端子難以顯出 full HD 的特色.
(3) 硬體及靭體不同: 藍光的解析度要比 DVD 高很多, 所以影像解壓縮需要比較強的晶片才能保持流暢. 一些影音的協定也和 DVD 不相同.
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+


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

輔助記憶體-記憶卡

SanDisk 2GB SD記憶卡
存儲卡(memory card),或稱快快閃記憶體儲卡(flash memory card)、儲存卡是一種固態電子快閃記憶體數據存儲設備,多為卡片或者方塊狀。它一般是使用Flash(快閃記憶體)晶片作為儲存介質。主要用於數位相機、PDA和筆記本電腦、音樂播放器、掌上遊戲機和其他電子設備。它能提供可重複讀寫,無需外部電源的存儲形式。也有非固態的存儲卡。
快快閃記憶體儲卡曾被視為軟盤的替代品,但是這一角色被閃存盤所取代。閃存盤可以通過USB口與任一電腦相連。
存儲卡的格式有很多種,通常在數位相機、掌上遊戲機、行動電話,和其他設備上都有。PC卡(PCMCIA)在1990年代就成為了首批投入商業生產的存儲卡格式,但是目前它主要用於工業設備或承擔輸入輸出功能,作為設備的連接標準。同樣在1990年代,其它的一些較小型的卡格式出現了,包括CF卡、SM卡和Mini卡。在行動電話、掌上遊戲機等設備開始使用一些獨有的微型內嵌存儲卡(SID),而PDA、數字音樂播放器等傾向於使用移動存儲卡



來源:維基百科

輔助記憶體-隨身碟

TDK Trans-IT Edge USB 2.0 16GB 銀河隨身碟
隨身碟(又稱優盤、U盤、電子盤、閃存盤、記憶棒、手指),是一種用快閃記憶體來進行資料儲存的介質,通常使用USB插頭。通常隨身碟體積極小、重量輕、可熱插拔也可以重複寫入。面世後迅速普及並取代傳統的軟盤及軟盤驅動器。在2006年11月時,市面上販售的隨身碟的儲存容量介於32MB到64GB之間。容量大小因為快閃記憶體目前的密度而被限制,容量越大,則每MB的成本可能因為較貴的的組件而提高。有時讀卡器也會被歸類為隨身碟。這類設備的記憶晶片並不是內建的,而是可以抽換的記憶卡。
相較於其他可攜式儲存裝置(尤其是軟碟片),隨身碟有許多優點:較不佔空間,通常操作速度較快(USB1.1標準),能儲存較多資料,並且可能較可靠(由於沒有機械裝置),在讀寫時斷開而不會損壞硬體(軟盤在讀寫時斷開馬上損壞),衹會丟失數據。這類的磁碟使用USB大量儲存裝置標準,在近代的作業系統如Linux、Mac OS X、Unix與Windows中皆有內建支援。
隨身碟通常使用塑膠或金屬外殼,內部含有一張小的印刷電路板,讓隨身碟尺寸小到像鑰匙圈飾物一樣能夠放到口袋中,或是串在頸繩上。只有USB連接頭突出於保護殼外,且通常被一個小蓋子蓋住。大多數的隨身碟使用標準的Type-A USB接頭,這使得它們可以直接插入個人電腦上的USB埠中。





來源:維基百科

周邊設備-掃描機

EPSON Perfection V300 Photo 超薄掃描器




影像掃描器是一個能夠把相片、印刷文件或手寫文件等影像,或裝飾品等小物件掃描、分析並化成數位影像的器材。
今日,大部份影像掃描器都是桌面掃描器的變種。以手動作掃描的手提掃描器曾一度流行,但由於很難獲得理想影像質素,現已被淘汰。這些掃描器都使用電荷耦合器(Charge-coupled device,CCD)作為影像感應器,而鼓式掃描器則採用光電倍增管(Photomultiplier Tube)作為影像感應器。影像掃描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,隨處都有它的存在。


主機板

ASUS A8N VM CSM 主機板
主機板(Motherboard、Mainboard;又稱主板、系統板、邏輯板、母板、底板等,英文簡稱「Mobo」),是構成複雜電子系統例如電子計算機的中心或者主電路板。
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,供處理器、顯示卡、聲效卡、硬碟、記憶體、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。它們通常直接插入有關插槽,或用線路連接。主板上最重要的構成元件是晶元組(Chipset)。而晶元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,也有些以單晶片設計,增強其效能。這些晶元組為主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,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。它亦包含對不同擴充插槽的支援,例如處理器、PCI、ISA、AGP,和PCI Express。晶元組亦為主板提供額外功能,例如整合顯核,成聲效卡(也稱內置顯核和內置聲卡)。一些高價主板也整合IrDA、藍芽和802.11(Wi-Fi)等功能。


來源:維基百科

CPU

ASUS M4A78 主機板


中央處理單元(英文:Central Processing Unit,CPU),是電腦的主要裝置之一。其功能主要是解釋電腦指令以及處理電腦軟體中的資料。所謂電腦的可編程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CPU、內部記憶體和輸入/輸出裝置是現代電腦的三大核心部件。由積體電路製造的CPU,20世紀70年代以前,本來是由多個獨立單元構成,後來發展出微處理器CPU複雜的電路可以做成單一微小功能強大的單元。
「中央處理單元」這個名稱,籠統地說,是對一系列可以執行複雜的電腦程式的邏輯機器的描述。這個空泛的定義很容易地將在「CPU」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,之前的早期電腦也包括在內。無論如何,至少從20世紀60年代早期開始,這個名稱及其縮寫已開始在電腦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。儘管與早期相比,「中央處理單元」在物理形態、設計製造和具體任務的執行上有了戲劇性的發展,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沒有改變。
早期的中央處理單元通常是為大型及特定應用的電腦而定製。但是,這種昂貴的為特定應用定製CPU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經讓位於開發便宜、標準化、適用於一個或多個目的的處理器類。這個標準化趨勢始於由單個電晶體組成的大型電腦和微機年代,隨著積體電路的出現而加速。IC使得更為複雜的CPU可以在很小的空間中設計和製造(在微米的量級)。CPU的標準化和小型化都使得這一類數位裝置(港譯-電子零件)在現代生活中的出現頻率遠遠超過有限應用專用的電腦。

來源:維基百科